王怀玉、朱忠国工作室:家校共美,构建班级文化新生态
成都青白江畔,春光明媚,樱花盛开。为明学校,老师们欢聚一堂。作为一直以来倡导“共美”理念的成都为明学校,名师工作室中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那就是全国知名班主任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的王怀玉老师。4月2日,王怀玉老师的工作室成立并与学员们首次见面了。
早在4月1日下午,全体工作室成员就与成都为明学校的老师们一同聆听了王老师“家校协同打造班级文化新生态”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深切感受到了王老师致力于对学生品格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王老师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自主、自为的教育实践与追求中,探索出了精细化德育活动的基本模式。王老师乐于把教育感悟倾注于活动实践,在不断地反思与实践中,追求如何把教育理念转化成班级丰富多姿的社团建设。通过异彩纷呈的活动感动家长,促进家长委员会关注学校,关心班级社团文化发展。王老师与家长的深度沟通,助力于班级生态文化建设,开启了家校协同打造班级文化新生态的新方法。
4月2日上午,成都为明学校王怀玉、朱忠国老师的“家校共美工作室”里几盘鲜果、一杯香茗。来自小初高的二十几名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期待和王怀玉、朱忠国老师的见面。
首先,“家校共美工作室”的成员做自我介绍。大家简要介绍了自己过去在教学工作中所研究的领域,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参加名师工作室的目的和今后想研究的方向等内容。
王老师认真聆听了大家的想法,并组织大家共同构建工作室的活动方式。她希望全体工作室成员带着全部热情积极参与,带着一颗心一齐走,大家抱团取暖,相互温暖。工作室将以家校共美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共同研究家校师生有效的沟通方式,共同研究教育叙事的写作方法,共同成就我们的教育事业。工作室将以“四个一”的方式共同学习研究,即双周一篇博文;一周一个教育案例;两周读一本书,写一篇学习体会;一月一次线上交流。工作室的发展将按照齐步走、稳步走、快步走的方式逐步提升。
确定工作室工作方式后,王老师认真听取了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刘岩老师问到,看到王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十分有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校协同,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但自己在工作中总是觉得与家长的沟通还不够及时有效,请问王老师是如何有效与家长沟通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的?张杰老师问家校沟通如何把握最好的契机?刘孟老师问如何让班级社团活动更有效?王老师对工作室成员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解答。王老师指出,常态的家长与老师的沟通缺乏明确的目标,作为老师与家长沟通时关注点要明确,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引导孩子 、家长,要有明确的沟通制度,要做到信息的对等,形成班级的正能量。
下午由朱忠国老师主持工作室活动。朱老师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并为工作室的成员们做了题为《阅读,一场痛苦之恋》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朱老师指出阅读既是向往的,也是痛苦的,但也是重要的。朱老师从三个方面来阐释了阅读的重要性,即观念与行为,事实与真理,专业与经验。就阅读本身而言,一方面,要改浏览式阅读为精读,并用阅读来佐证或指引我们的实践。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年段的孩子,阅读的要求也应该不一样。对于阅读,朱老师还觉得它的另一路径就是书写。因为书写,让阅读得以提炼与拓展;因为阅读,让书写得以丰盈与深邃。因为好的写作,一定是诗意与思性的结合。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朱老师将学员们的《申报材料》,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析,一起思考。听了朱老师的讲座,学员们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最后,朱老师说,“在路上总会遇见庆典,是金子迟早会发光。做有心人,做有意义的事。期待更多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