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华罗庚数学精英培养班:努力创设“自主构建”的学习方法
我校教学部对“552班”各学科的总体要求,定然与普通班不同。家长期望高,学生学习目标和追求非同一般,任课老师肩上责任重大,他们在学科钻研、备课上课、综合研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彰显独特的教育教学机智。黄虎老师在“共美课程”数学课堂灵活生动研讨上苦心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数学学科“自主构建”的学习方法,赢得了全班学生的佩服及家长们的赞赏。
黄虎老师既是班主任又承担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他从早到晚与学生一起学习、活动,时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思想动态。他认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重在乐学!因此,黄虎老师细心观察学生,反反复复思考,最终决定,创建 “自主构建”的学习形式,带给学生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自主构建”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从“独学”逐渐转入“对学”,由”对学”再引导小组成员“群学”。这种层次递进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讨论、切磋、争辩,形成循序渐进、互为补充、集思广益、纠错改正、共同提升的和谐氛围。老师侧重于学法、思维、讲解、总结的引领、点拨,教得洒脱;学生感受到有趣、尽兴,从互动与提升中清晰明了地掌握知识要领,学得轻松。
“自主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经过三周来的实践,师生快乐学习,课堂上生生互动的活泼热烈场景犹如一株春天的海棠,绽放出秀美的花蕾,让人赏心悦目。
首先,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启发学生自主建构起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中,黄虎老师通过多种引领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途径:独学,偏重于自主思考;对学,重在两个同学阐释说明理由;群学,促进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学们爱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猜测、验证和探究过程,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其次,操作观察,获取新知,让学生自主建构良好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感知、动作、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才能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有通过观察直观形象的材料和操作活动,才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完成知识的“发现”和“获取”过程。
第三,合作交流,互相启发,拓宽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渠道。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合作交流”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愈来愈重要。现代教学论也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自己独立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不仅依靠自己亲身地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传递信息的同时,对自身认知结构的良好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便于学生合作交流的教学组织形式,尽心组织学习小组的编排、组合,创造条件把学生的学习空间由个体(独学)转向对学、群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有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中,也尽力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拓宽每一个学生学习时间的信息渠道,力推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启发、互相交流,在争辩与合作中共同提高。
我们相信,“自主构建”的学习方法让“552班”数学课堂研讨与实践迈出“共美课程”更美好的前景。